大师说 | 心理学家们能告诉我生活的意义吗?
小学究最近看了一档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有姐姐说道,30岁对她自己而言,意味着人生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还是想要为梦想尝试更多。
18岁以前我们被要求要好好学习,30岁之前我们可以追追梦,30岁以后我们就要结婚、生子,过上安稳的生活?
其实小究究一直很疑惑,生活到底有没有意义?年龄本身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是不是30岁就一定要结婚生子了?人生是不是要按照某种既定“意义”的剧本走完?
阿德勒
事实上,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生活的意义。我们通过赋予生活意义来理解所谓的现实。但意义并不等于生活本身,它是我们从生活中解读出来的东西。
也就是说,意义不是既定的事实,而是你自己建构的东西。
如果这样的话,我能想到年龄的意义,就是它背后所代表的经验、阅历等,这些根本都是我自己赋予的?
所以,是不是30岁就完全无所谓。甚至“生活的意义”也是完全是个人化的?
阿德勒
是的,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人对于“生活的意义”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而他所有的立场、举止、志向、习惯、个性等都是与这个“意义”是一致的。
罗洛·梅
没错,我们通常会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作为标准来感受现实,所以我们感受到的是现实被我们赋予的意义,而不是现实本身,或者说我们感受到的是自己对现实的理解。
因此,可以这样说:因为意义原本就是一个充满谬论的领域,所以,我们所感受到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全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
都已经“个人化”了,为什么还会有对错?
阿德勒
世间所有的意义都在“绝对正确”与“绝对错误”这两点之间来回摆动。不过,就算有无数种“意义”存在,我们也还是可以通过比较,从中辨别出哪些更有效、哪些更合理、哪些是相对更准确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那些“相对较好”的意义都有着某种共性,而那些“相对较差”的意义则同时欠缺着什么。这是一种衡量“生活意义”的科学方法。
这好像在说每个人对自己生活赋予的意义虽不尽相同,但当中一定也是存在一些普遍性“好”和“坏”。
那什么是“相对较好”的意义呢?
阿德勒
其实,人们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为职业、社交和两性这三类,而一个人对于这三类问题的回应则可以反射出他对生活的意义的理解程度。
我只能说,狭隘的生活意义其实等于毫无意义。事实上,衡量某个目标和某种行为是否有意义,恰恰在于它对别人是否有意义,真正的意义与他人息息相关,人生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与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
那我们总是为他人为别人考虑,那自己自我的发展该怎么办呢?
我一直为别人考虑,我不是很委屈?
阿德勒
如果一个人的理想和行为都向着为他人贡献的方向,并为之努力,他的人生会自然朝着最能体现其生命价值的方向发展。
他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调整自己,逐渐形成一种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这一过程中让这种社会情感逐渐成熟。
好像有点明白了,为社会和他们做贡献并不等于完全压抑自己,反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弗兰克
人类生存在世,总是会向某个方向前进,这个方向也许指向了某个人,也许指向了某件物,但一个人的行动更多地是为了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
也许是为了追寻某种意义,也许是为了遇见某个人,一个人愈忘我——为了所爱之人,所爱之物燃烧自己——那个人才愈加是一个真正的人。
小究究突然领悟了,其实很多因素都和年龄一样,我们保有对他们赋予or不赋予意义的自由。
同样,我们没法将自我和社会完全割裂开来,就像马克思所说,我们并不是一个人生活在地球上,要想生存,必须寻得他人的帮助,与别人发生联系。
人类对价值和成功的判断最后总要以合作为基础,这是我们人类最伟大的共同点。
在追求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过程中,我们其实也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获得一个更成熟的自己。
⇪ 参考书籍
阿德勒, 阿德勒, & 黄光国. (1986). 自卑与超越. 作家出版社.
维克多·弗兰克. (2003). 追寻生命的意义. 新华出版社.
栏目简介
大师说栏目以明见小学究为第一视角,通过小学究与心理学大师们的交流和探讨,来了解对于各个心理学主题心理学大师们的理念与看法。
看完大师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你有什么想与大师们分享的吗?
欢迎在文章下方给我们留言说出你的见解哦,或许你的想法,可以激励到另一个人的生活~
文|彭薇 美编|吕满 审核|杨微 编辑|林秀彬 杨微